關于封頭熱處理再結晶內容參考
封頭再結晶溫度 開始產生再結晶現象的 溫度稱為再結晶溫度。
封頭通常以大變形量(>70%)的金屬,經1小時保溫,能完成再結晶的 退火溫度作為材料的再結晶溫度。封頭再結晶溫度不是一個物理常數,而是一個自某一溫度開始的溫度范圍。金屬冷變形程度越大,產生的位錯等晶體缺陷便越多,內能越高,組織越不穩定,再結晶溫度便越低。當變形量達到一定程度后,封頭再結晶溫度將趨于某一極限值,稱為 再結晶溫度。工業純金屬的 再結晶溫度≈0.35~0.4倍的金屬熔點(K)。一般來說,封頭金屬純度越高,再結晶溫度越低;金屬的原始晶粒越細,再結晶溫度越低;退火保溫時間長,可降低再結晶溫度;加熱速度過快或過慢,會使再結晶溫度升高。實際采用的再結晶退火溫度,比 再結晶溫度高100~200℃。一般封頭的再結晶退火溫度常取650~700℃,銅合金600~700℃,鋁合金350~400℃。
封頭再結晶后的晶粒大小
封頭變形越不均勻,再結晶結晶退火后的晶粒越粗大。當變形量很小時,不足以引起再結晶,晶粒不變。當變形度達2%~10%時,封頭原材料中少數晶粒變形,變形分布不均勻,形成的再結晶核心少,而生長速度卻很大,得到極粗大的晶粒。使晶粒發生異常長大的變形度稱為臨界變形度,一般封頭應避免在臨界變形度范圍內進行加工。隨著晶粒的變形度增大,晶粒的變形度越強烈和均勻,封頭原材料再結晶的核心越來越多,再結晶后的晶粒越來越細。當變形度達到一定程度后,再結晶后的晶粒度基本保持不變。
封頭原材料晶粒的長大
封頭冷變形金屬在再結晶剛完成時,一般得到細而均勻的等軸晶粒組織。如果繼續提高加熱溫度或保溫時間,等軸晶粒將長大, 得到粗大的晶粒組織,使封頭原材料的力學性能 降低。
GB150并沒有規定封頭再結晶退火的具體溫度和保溫時間,如果設計文件也沒有規定, 只能由制造廠自己來確定了。去應力退火的溫度范圍 大了,按照封頭焊后熱處理的溫度來做再結晶退火,基本上 差不多了吧。只是封頭焊后熱處理是針對焊縫的,再結晶退火是針對母材的。
- 上一篇:封頭熱處理再結晶工藝介紹
- 下一篇:搪玻璃反應釜用封頭檢驗注意事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