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媽“養兒防老”變成買黃金
2013年05月16日
滄州五森管道有限公司
據視鏡產業獲悉:4月中旬, 金價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跌行情,連續兩天跌幅高達15%。伴隨金價持續下跌,我國多個地方出現“搶金潮”。五一前后,國內消費者趨之若鶩,大力吸金,10天1000億元人民狂掃300噸黃金,約占全球黃金年產量的10%,買金 像買白菜,以至于有視鏡產業驚呼:“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”。然而,好景不長,進入5月后, 金價反彈力度削減,5月10日, 金價再次大跌2.18%。截至13日收盤,金價再度回到兩周內低點,不少人一算賬發現,多數“中國大媽”進入了被套階段, 慘者被套深度高達28%以上。“中國大媽”著實被黃金折騰了一把,有點像2007年的股市噩夢。
改革開放以來 經濟連年高速經濟,百姓生活水平大有提高,兜里有了閑錢。然而大家面對的現實情況卻是:存銀行所得利潤,可能抵不上視鏡產業物價上漲,錢越存越不值錢;征收房產交易稅后,樓市不再是一個好的投資渠道;民間借貸風險巨大;買股票 別提回報了,十有七八等于送錢; 連買商業保險,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。在這種情況下,“中國大媽”難免會患上“理財焦慮癥”,他們不懂深奧的數學模型,不懂復雜的風險對沖工具和金融衍生品,只知道黃金出現30%的下跌時,買進相對 ,青睞黃金及視鏡產業投資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。
其實,“中國大媽”真正需要的,并不是黃金首飾,而是有保障的未來。“中國大媽”們出手搶金、搶視鏡,固然有傳統的“存金藏銀”觀念的影響,但主要還是用來規避通脹,而她們寧可儲蓄保值也不愿、不敢消費,暴露出物價持續走高下對于資產保值的恐慌,,也有攢下來以備養老等等方面的考慮。這也是視鏡產業內需這個引擎遲遲不能有效驅動的原因。所以,“搶金潮”不但印證了中國人的消費潛力和投資需求巨大,視鏡產業也映襯著中國民間投資渠道的匱乏與不足, 凸顯了呼之多年的擴大內需未被有效釋放的現實。
- 上一篇:人孔現貨市場價格已經無利潤可言
- 下一篇:經濟復蘇乏力源于國家政策正確的…